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如何建立更加立地的评价机制和政策体系,将是推动产教融合未来发展的关键。
在这十三五与十四五交接的关键一年,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2020年12月9日,天问一号给嫦娥五号发来了第一封家书。
机构统计,2020年A股市场全年有395家公司进行IPO,IPO总规模达到人民币4707亿元(约合720亿美元),创2010年以来新高,IPO数量和融资额同比分别增长97%和86%。这一年,我们战疫抗疫,科技不再高冷 5小时完成场地平整设计图、24小时完成方案设计图、60小时完成全部施工图火神山雷神山从设计到落成投入使用,仅用了短短10多天时间。11月28日,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比亚迪、康佳等行业龙头先后落户璧山,与政府共建新能源汽车和光电信息千亿级产业集群。从老基建到新基建,为中国基建狂魔称号赋予了新的内涵,也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科技部等部门3批共计16个应急攻关项目,围绕病毒溯源、药物研发、疫苗研发、检测试剂以及试验动物模型部署。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当前,从破唯指标数量评价到立各类成果质量评价,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遗憾的是,目前一些同行评审专家在评议活动中不是站在独立、客观和专业的立场,而是听命于领导指示,反而使得同行评议变成了学术权力让位于行政权力的合理合法途径。事无巨细地管理,不仅事倍功半,也让大学承受了过多的负担。如何走出一条适用于实践型、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道路,是高校今后数年面临的重要难题。所以,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必将与科学技术事业进行更深度的融合。
从外部关系看,校企间的产教融合还存在脱节问题,也就是高校科研成果出来后,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解决其中的矛盾,应该是大学何以成人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研究生教育之所以得到高度重视,是因为在全球化条件下,在科技创新的时代中,高层次人才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如何建立更加立地的评价机制和政策体系,将是推动产教融合未来发展的关键。我们不能将产教融合简单地理解为校企合作或项目转化,这种理解的深度还不够。在双一流建设的推动下,东部地区启动了各自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其中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提出建设高校强省。
要做到对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不唯成果主人的年龄、资历和门派,而唯成果内容本身的质量。对此,我们可考虑在产教之间大胆引入第三方力量,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机构、科技经纪人的作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并且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让科技中介在转化科技成果之后能够拥有一定的股份或收益,而不是简单的手续费甚至中介费,由此激发相关方的积极性。大家期盼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早日形成,但客观上评价体系不会一蹴而就,而且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评价体系。一些大学推出的诸如爬树课、种田课、缝纫课等劳动课程与高深学问之所(蔡元培语)的大学不协调也说明,只有超越个人经验,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注重内容评价,同行评议必将广泛采用。发展水平不同,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自然不同。
频频出现的学术失范现象其实只是忽视学德的部分后果。资源配置还要由国家中心模式进一步向市场导向模式转变。
对个人经验的超越,意味着起码的理论素养和对普遍性的追求,这也是大学教育赋予人类的精神财富。十四五期间要突破省域的概念,以经济区为单位来建构内部协调一致的高等教育体系。第二个趋势是研究生教育将更加贴近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未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潜力和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对于高校科研人员来说,我们既要顶天也要立地,但往往顶天有余而立地不足。近年来,西部高校集体出走东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部地区当地的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产业特性决定了它对高等教育的弱需求。
鉴于如今的大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也被凸显出来。第一个趋势是研究生教育将更加贴近科学技术的发展。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发展也符合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这一趋势。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硕士、博士毕业进入经济社会的各行业领域。
十四五期间,国家提出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大学的整体生态多从身教上体现,但说与做的不统一,让管理者和教师的身教日渐弱化。
提高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培养过程及培养模式至为重要。它不仅体现出大学的取向和个性,直接塑造学生的气质和基本的行为方式,也从更高层次推进了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第一个特点是,中西部与东部地区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距拉大。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不仅仅表现在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方面,学德才是高质量人才、优秀人才的基础。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哪里?听听专注于这些领域研究的专家们怎么说 静待花开:破五唯后立什么 ■樊秀娣 2021年注定是中国教育科研评价与管理的大发展之年。所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践存在着滑向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路径的危险。
如今,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得较有成效,是否也能够在通过评估之后,给这些地区下放更多权力?这就需要中央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大放权的力度五年来,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的组合拳释放出科技创新的强大活力,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各类创新主体充满内生活力。
五年来,科技领域捷报频传,量子信息、铁基超导等科学前沿领域斩获重大成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国之重器相继建成运行,载人航天、移动通信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突破 数字的背后,彰显了创新驱动发展释放的巨大能量和改革驱动创新激发的强劲潜能。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科技重大专项成功收官,新药创制、核电等取得重大成果。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150%提高到175%。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从2015年的376万人年增长到2019年的480万人年,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速涌现。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创新驱动实则是人才驱动。改革完善院士制度,推动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导向。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4位。2020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科技部第19号令《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明确将打招呼走关系等请托行为列入违规行为,之后,针对评审请托行为亮出了更加具体、明晰的刚性处理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全面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不少于50%奖励科研人员的政策,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赋予科技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经费更好为人的创造性服务。